精神疾病患者能活多久?在精神疾病的临床治疗中,精神疾病的反复发作给身体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损害,这也使得很多患者家属担心疾病对寿命的不利影响。
精神疾病患者平均寿命较短
与正常人寿命相比,精神病的预期寿命较短,比正常人男女性分别短10年及7年。精神疾病患者的死亡率一般情况下为常人的3~4倍,而难治性精神疾病患者的预期寿命较常人竟短10~20年。在通过对1000人小规模特定原因死亡率统计发现,精神疾病患者的死亡率高于常人,男性比例约为27.1:11.4,平均寿命缩短10.2年。女性比例约为21.2:11.0,平均寿命缩短7.34年。
近年来的研究显示,精神疾病患者群体与常人的寿命差异主要来自诸多因素,其中主要包括受精神症状支配引发的自杀、意外事故和药物副作用引发的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、高血压及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等。
针对病情早诊疗,或可延长患者寿命
由于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及治疗方法普及有限,所以许多患者在治疗选择上都存在误区。及时治疗是关键所在,患者一旦确诊,需系统规范的治疗。早期精神疾病患者(病程在1-3年),可通过采取药物治疗,此时如果药物能起到较为良好的疗效可维持治疗。难治性精神疾病患者(病程在3-5年及以上),通过药物、电刺激、心理辅导等治疗无效时更推荐外科微创手术治疗。
家属要学会辨别,不要听信非专科医生的建议,所谓术业有专攻,那些所谓的“权威”不一定真正了解精神病。特别是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病,不要总是一味的去担心害怕后遗症等问题,本身手术是不可能致残、致傻的。只要患者符合手术标准,尽早手术是关键,听信跟随“谣言”最终是耽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。
精神外科手术治疗一般指第五代脑立体定向手术,该手术在治疗难治性精神疾病技术获得了广泛应用,它以微创、精准、安全、有效等特点,让难治性精神疾病的治疗变得简单易行。其核心观点是,以现代精神外科理论为基础,即大脑神经环路的部分神经核团控制人体的思维、情感和意志活动,一旦出现异常,就会引起精神疾病;经过头部MRI、CT、DTI等检查,可以精准定位这些核团,进而直接干预这些神经核团功能,从而控制异常精神症状。
如今的立体定向技术治疗与六七十年代的切除术完全不同,安全性极高,所出现的不良反应是可预知、可控制、可接受、可恢复、可消失。目前,全世界的精神疾病药物的治疗现在则是疗效不佳。到了晚期基本用什么药物治疗都没效,手术则可以弥补药物治疗空缺,甚至术后让患者完全正常都是有极大可能。
总而言之,无论是早期精神疾病患者,还是难治性精神疾病患者,及早针对病情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,控制精神症状,减少患者自杀、意外事故,才能帮助患者更好的生活。
温馨提示:为了方便患者及有需要的人更好地了解所患疾病相关信息,禅医脑科中心特别开设了免费“在线咨询”服务,由专家在线为您解答相关疾病问题。如还有其他疑问,可以添加专家微信:jznkrtw(精准脑科医生任廷文博士)或拨打热线:400-6116-120咨询。更多咨询关注公众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