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颚震颤(既往也称颚肌阵挛)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运动障碍,主要表现为颚肌不自主性的有节奏的收缩。下颚震颤患者最显著的病理改变表现为下橄榄核肥厚性变性,而下橄榄核被认为是症状性下颚震颤的始发点。下橄榄核节律性活动可传递至脑干网状结构,控制并控制延髓和肢体功能。
既往文献描述过两种类型的下颚震颤:特发性下颚震颤和症状性下颚震颤。特发性下颚震颤的病因尚不清楚,可以是原发性的也可以是心因性的,头颅影像学检查无任何病灶。在特发性下颚震颤患者中,耳部咔嗒声或脉冲样耳鸣通常是唯一的表现形式,这是由于下颚部肌肉收缩导致咽鼓管开合所致。
另一方面,症状性下颚震颤与脑干或小脑部位损伤有关,比如脑血管病、退行性疾病、多发性硬化、肿瘤或创伤等。在症状性下颚震颤的患者中,也会累及下颚部肌肉,但通常不会出现耳部咔嗒声。
下颚震颤的治疗药物包括抗惊厥药物和苯二氮卓类药物,但这些药物的治疗效果并不尽如人意。一些病例报告显示下颚肌肉注射肉毒毒素治疗有效。包括咽鼓管封堵术以及下颚部肌肉切除术等手术治疗方法也可考虑,但手术治疗是破坏性的,且可能损伤咽鼓管功能。此外,针对下颚部肌肉进行靶向射频消融治疗也显示出治疗的效果。
来源:丁香园 幸福的味道
本文重在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